
打开本片的豆瓣短评,是铺天盖地和《芭比》的比较:
老实说,今年女性题材大爆发,尤其最近《芭比》爆红了,大多女性题材的影片都会拿来和它比,这不足为奇。
可,竟能如此“碾压”?
更奇怪的是。
这样的好评,似乎与它最终6.8的评分也不匹配啊。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于是思量再三,Sir还是决定来瞧个究竟:
公平竞争
Fair Play
女导演克洛伊·多蒙特的电影处女作,讲述的是在办公室恋情中,一对男女的纠缠与冲突。
只是仔细一想。
这些恋情的外衣下,却似乎又潜藏着极其现实的女性现状。
那些困境时刻存在于我们身边。
却总是,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视。
01
还是得先交代一下这个故事,尤其是这个故事里的男主角,很需要打个“预防针”。
用网友的话就是:
“自卑又自大的男人”。
(嗯,见不得男性被塑造得如此糟糕的朋友可以不用往下看了,因为这的确就是影片的强设定,也是它表达的前提。)
话说从头。
女主和男主是一对恋人,在同一家证券公司。
但这家证券公司禁止办公室恋情。
所以在工作的时候,除了他们自己,其他人都不知道二人的关系。
一次。
女主偶然听到路过的同事在议论,男主要被提拔为主管,于是在回家之后,女主就把这个“秘密”袒露给男主。
男主春风得意。
但。
你说巧不巧,后来女主发现领导其实要提拔的是自己。
男主怎么办?
当得知自己的女朋友升职,并成为自己的主管后,他表现出了皮笑肉不笑的“高兴”。
但真的高兴吗?
当然不是。
一个例子,男主后来读一本书的时候,毫不顾忌地拿其中讲“形象”的一个段落内涵女主,说她的穿搭风格不行,当不了领导。
甚至还讽刺她上班时的穿着有点过于性感。
为什么?
因为在他心里,只有这种形象上的贬低,才能抵消现实中的失落。
于是。
随着女友被公司高层持续重用,男主变得越来越敏感。
女主一不小心说了句“好可悲”。
男主便瞬间炸毛。
连续好几个反问:你说谁可悲呢?你很嚣张是吧?你很强吗?你以为你比男人更厉害?
一连串炮轰之后,他直接给出结论,对女友说:
你看起来像他们付钱坐台的妓女。
只是如此吗?
接下来,还有更让Sir震惊的场面。
男主眼看靠自己努力怎么都把业绩做不上去,于是破罐子破摔。
不要脸地指挥女主,说你赶紧向公司高层推荐我,赶紧在他们面前说我的好话。
现在!立刻!马上!
男主这一通气势磅礴的软饭硬吃,真是让Sir开了眼界。
结果女主不同意。
男主立马杀红了眼,对女主说要走你走,反正我是要留在这家公司。
说完径自闯进公司高层领导的办公室。
恶狠狠地跟领导说,把电话挂了,我有事跟你说,只要60秒。
领导有点懵,以为这个员工要来放什么狠话。
但没想到,男主声泪俱下地痛诉自己多么崇拜他,多么想留在这家公司。
甚至。
直接给跪了,说现在要是有一把刀,我会献出生命。
但身经百战的老狐狸领导怎么可能被这套说辞感动。
男主见状,终于不装了。
放出狠话说,老子tm到时候要搞垮你们公司。
男主做什么都不成功。
但这一次他成功断送了自己的职场生涯。
02
没错,这依旧是一个女强男弱的故事。
为了凸显这种强弱差距。
电影做了三重设计。
第一重是将这两个角色置于最能代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效率的证券行业。
这个行业的特点是,纯脑子操作,分分钟几千万上下的生意。
投资多少钱,获得多少收益。
全都明明白白。
于是观众就可以非常直观地用金额衡量男主和女主之间的差距。
第二重设计是将两个人置于同一家公司。
有对比才有伤害。
一开始都是同等水平的职位。
结果女主获得高升。
而第三重设计就是,女主在晋升后成为了男主的直接上级。
于是电影不光突出了男主是一个弱鸡,而且是女主的专属弱鸡。
看起来。
就像网友们总结的,这部电影要讲的是男的有多么不行?
但。
Sir想聊的,却是女主是怎么在这种看似女强男弱的格局中,处于一个真正弱势的地位。
电影片名叫“公平竞争”,这样的名字放在这里,恰恰是一种反讽。
因为影片中,男女之间一点都不公平。
为什么这么说?
一个细节:
女主在职场博弈中晋升。
她的确可以对手下的男性发号施令。
但影片一闪而过的一个过场中,却有一位男职员说了这么一句话:还好我不是她的下属。
向一个女人进行工作汇报,开什么玩笑呢?
传统的观念有巨大的惯性,它依然存在于男性的思维中,即使女性在职场中成为领导者,男性下属依然有一种天生的抵触心理。
下级不承认女主,那上级呢?
看起来上级只认业绩不认性别。
很公平。
但Sir想说。
因为这群男性领导者压根就没把女主当女的。
电影中有这么一个桥段。
男主因为投资太过冒失,导致公司损失数千万元。
作为男主的上级,女主被一手提拔她的领导骂得狗血林头。
在公司高层眼里,她是不是女的并没有什么所谓。
重要的是足够优秀,能给公司带来利润。
电影中还有一个场景。
女主升职,男领导大大夸赞,说晚上叫上其他同事一起去酒吧。
而酒吧的场景就,非常的香艳。
这本身就是一个几乎只有男性会光顾的地方。
然而事情还不止于此。
男同事讲了自己听过的一个见闻。
说自己毕业的那所大学在迎新的时候。
老生会带着新生去找女人配对。
男人们笑得很开心,但女主很错愕。
在这个场景里,这群男人根本就没有把她当成一个女人。
他们畅快地聊着那些黄色笑话,只是因为他们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同类:
男人。
而对于黄色笑话肆无忌惮的讨论,似乎成了男人别具优越感的一种特权。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女性很优秀,那么她得到的认可,却是终于有资格被当成男人一样看待。
所以你说。
这到底是谁强,谁弱?
03
当然,如果从影片的质量来说,《公平竞争》还到不了“佳作”的地步。
它过于戏剧化脸谱化。
导演的把控能力也欠佳。
以至于影片给Sir的第一感受就是“非常狗血”,像是看了一场八点档的国产剧。
这样看来,6.8的评分也情有可原。
但有意思的是,在这样狗血的外衣下,我们依旧能看到不少巧妙的表达。
一个关键词:
欲望。
影片通过几次欲望的“释放”,强调了身处“强势”的女性,所倚靠的,到底是怎样的危墙。
没错,人人都有欲望,但原有的社会结构里,似乎只有男性才能光明正大袒露欲望以及释放欲望。
而女主很不一样。
她在欲望上具有自己的独立意识,她知道释放自己的欲望。
当女主意识到结婚的消息不可能短时间内公布后,心里有些不甘,想找男主翻云覆雨一番。
她想释放自己。
因为公司禁止办公室恋情,他们的婚事不能昭告天下,这意味着,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机会庆祝自己的婚姻。
而与此相对比的是。
女主却尽可能不让人知道自己即将结婚。
注意一个细节。
女主的母亲从头至尾只在电话通话中出现。
而她的每一次出现,都是在催自己女儿赶紧办婚礼,她才好尽快把这个喜事告诉家族里的七大姑八大姨。
女主的反应自始至终都对母亲热心自己的婚事感到厌倦。
因为她不想泄露这件事。
是不是很矛盾?
是的。
女主并不是不想结婚,相反,一方面,为了事业她不想公布婚事,另一方面,她又爱着男主,想要尽快结婚。
这种矛盾和纠缠之下,女主要求男主和自己上床,这其实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觉醒。
这意味着,欲望的释放不光是一种生理机能。
而是一种意识上的对等。
但。
与此同时,潜移默化的是,女主却越来越习惯于参照男性的欲望来表达自己作为女性的欲望。
前面提到过,女主在一家艳舞酒吧和一众男同事讲着黄色笑话,喝着大酒,女主其实对于这种侮辱女性的荤段子是厌恶的。
但回家之后。
女主却借着酒劲,乐呵呵地跟男主讲了这个笑话。
还反问男主为什么不笑,难道不好笑吗?
此刻女主在酒的作用下,讲着这个侮辱女性的荤段子,她的样子,仿佛那些侃侃而谈的男同事。
而同时。
她的手不自觉的搭在了男主肩上,再次要求他和自己上床。
这时的她。
是参照男性的欲望,来建立自己的欲望。
所以。
顺着女主的欲望这条线索,我们会发现,和一般女性不一样,她始终处于主动的一方。
甚至在影片后半段,女主和男主在厕所爆发激烈的争吵。
两个人脸对着脸。
也是她先吻的他。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
在这个情绪最坏的时候,女主依然对男主抱有情欲。
但结果呢?
反而被男主按在洗手池上疯狂摩擦。
这场戏是整部电影中女主欲望表达的高峰。
也是在表达自己欲望时被摧毁得最痛彻的一次。
即便是一个有独立思想,自主意识,在现代文明法则里顺风顺水的女性,遇到了人类最原始的身体暴力,依然毫无招架之力。
她所能做的。
只有在这幽暗时刻之后,后知后觉地控诉它。
而这。
其实也是我们一遍遍地聊着女性电影,甚至呼唤“人性”电影的原因。
社会进步不易。
坚持立场更不易。
我们不愿意退到,那个用身体暴力来解决问题,来分清对错的时代。
我们更不愿。
在弱肉强食的法则面前,让文明,成为待宰的羔羊。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Johnson
